堅持黨校姓黨  為黨立言發(fā)聲

“變上訪為下訪”蘊含的基層治理密碼

胡穎廉
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6
  • 來源:學習時報
       2023年5月是《信訪工作條例》正式實施一周年,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。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,親自倡導并帶頭下訪接訪群眾,形成了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,被稱為“浦江經驗”,其內涵和價值值得深入挖掘。
  “浦江經驗”直擊信訪工作難題。信訪工作曾被基層干部稱為“天下第一難事”。根據(jù)筆者的觀察和體會,其至少有三個難。
  一是識別難。重復信訪的群眾起初多少有一些道理,但由于個別地方的矛盾源頭化解不到位,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有理訴求與無理訴求交織、理性表達與非理性因素并存的尷尬局面。通俗地說,“傷風咳嗽”硬生生拖成了“疑難雜癥”。
  二是協(xié)調難。藥到方能病除。信訪問題是全局問題的綜合反映,因此信訪工作絕不是信訪局一個部門的工作。例如征地拆遷往往就涉及自然資源、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、城市管理等部門,還可能有法院等司法機關參與。信訪局和信訪干部在推動化解時處于直面群眾的第一線,導致這個原本不直接產生矛盾的部門反而成為矛盾的聚焦點,有時候顯得力不從心。
  三是根治難。在現(xiàn)代化進程中,社會矛盾與經濟發(fā)展往往相伴而生,企業(yè)改制、征地拆遷、市場秩序、鄰里關系等矛盾糾紛愈來愈復雜。有的矛盾今天解決了,明天又可能以新的由頭和形式出現(xiàn);有的矛盾本身還沒解決,次生問題就出現(xiàn)了。因此,要抓準和解決信訪事項的“病灶”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  這三個難,給信訪工作提出了高要求。2003年至2006年,習近平同志深入浙江基層,“變上訪為下訪”,催生了浙江一個“雷打不動”的制度——在習近平同志倡導下,全省、市、縣各級領導進一步把信訪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,各級黨政“一把手”親自抓信訪,帶頭搞下訪,一級帶著一級層層抓落實,達到了改善干群關系和加強基層治理的好效果,有效有力化解了這些難題。
  “浦江經驗”的精髓要義。相比一般的信訪工作,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,可以細致地識別和診斷問題;同時變被動應對為主動擔當,真抓實干地化解風險。這些做法背后蘊含著獨特的基層治理密碼。
  首先是“快”?!缎旁L工作條例》規(guī)定,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,應當?shù)接袡嗵幚淼谋炯壔蛘呱弦患墮C關、單位。處理事項有法定流程,處理需要花費時間,這客觀上會讓一些基層矛盾在逐級反映過程中拖大。領導下訪和誠懇傾聽,正好彌補了這一點。進一步而言,只有不拖不等,才能讓群眾安心留在當?shù)?,不把事情鬧大,進而與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,達到“人要回去,事要解決”的目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下訪并不意味著主要領導事必躬親,而是起到示范帶動作用,引領各部門及時回應群眾訴求,這與黨的群眾路線是一致的。
  其次是“聯(lián)”。信訪工作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因此各級黨委政府都設有信訪工作聯(lián)席會議,開展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。領導主動下訪基層,既意味著更大的協(xié)調和推動力度,有助于發(fā)現(xiàn)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,也有助于解決個案背后的帶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矛盾和問題,而不單單是滿足群眾的某個特定訴求。例如2003年9月18日當天,習近平同志率省直15個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市、縣黨政主要領導,大家共接訪436批,當場解決了91個問題,留下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。這種領導干部“組團”到一線看真問題、想真辦法甚至觸及一些部門真利益的做法,有助于從制度層面防范同類問題發(fā)生,建立起長效機制,真正把制度優(yōu)勢轉化為治理效能。
  再就是“實”。根據(jù)筆者觀察,個別信訪群眾即便簽署了息訪罷訴承諾書,多年后依然可能就同一事項上訪。這種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,有群眾的因素,也有工作的不足。信訪工作講究情理法的統(tǒng)一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化解信訪事項需要設身處地和換位思考,把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與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結合起來,把保障群眾權益與打開群眾“心結”結合起來,把暢通表達渠道與規(guī)范表達渠道結合起來。因此,要堅持依法依規(guī)依政策,講究方式方法,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、告之以法,真心真情為信訪群眾辦事,說到底是做到了“實”。
  把“浦江經驗”有機融入調查研究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,不論是高質量發(fā)展、高品質生活還是高效能治理,其復雜性都遠超以往,根本上在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、向往也更加強烈。
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維權是維穩(wěn)的基礎,維穩(wěn)的實質是維權。筆者在觀察中發(fā)現(xiàn),年齡大的來訪群眾往往關注具體利益訴求的解決;相比而言,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明顯更懂法律、更講權利、更重程序。為此,我們不能滿足于終端矛盾糾紛的化解,還要把工作向源頭權益保障延伸。換言之,真下真訪民情,可以更好地拓展群眾的知情和反映渠道,進而保障其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權利,從根子上理清矛盾風險點,這可能是信訪工作的新增長點。
  信訪工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,是經濟社會發(fā)展狀況的晴雨表。因此,鑒于基層的治理復雜性,不僅需要干部把情況摸清、把問題找準、把對策提實,還需要從理論化、制度化、法治化等多維度深化發(fā)展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時,“浦江經驗”給干部下基層明確了方向——既要實心實意地回應一件件具體的利益訴求,又要關注社情民意,著力發(fā)現(xiàn)各種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提出整體性和系統(tǒng)性的解決方案,助力國家治理現(xiàn)代化。

[網絡編輯:劉軍平]